k1体育每个周一的上午,总会有六七百名的中学生或者小学生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,集体乘坐大巴车来到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,开启他们为期一周的实践之旅。迎接这些平日里在家里被养成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的第一课,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集体宿舍,与其他七个同学一样,要自己套被罩、整理床铺、收拾行李等。因为在这一周里,学生们会吃住在基地,实践在基地,活动在基地。
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,第一次过集体生活,在实践基地他们将自己洗衣,自己铺床叠被,自己收拾宿舍,自己打饭领餐。学生们住8人一间的集体宿舍,要向家庭成员一样共同合作。推选出的舍长会安排值日生负责宿舍卫生整理、打热水、、按时作息等工作。学生们会组建新的班级,每个班30人,班级有量化考核,每名学生要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,发挥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,比如需要整理教室卫生、环境卫生、文明就餐,还要参与班级和基地其他各项事务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,每班都设有各个领域的班长,比如生活班长专门负责指导学生饮食,组织学生一日三餐为班级其他同学盛饭,在劳动中体验服务的价值。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志愿服务岗位,如清运校园垃圾箱、帮公寓晾晒被褥、帮餐厅收拾餐具等,这些服务岗位由学生自己认领,对完成服务质量高的除了给班级量化考核加志愿服务分外,还会给学生发放优秀志愿者证书。
这些原本属于家庭生活的劳动内容,往往成为现代中小学生的劳动缺失,恰恰是实践基地为学生准备的一类课程生活技能课,目的是为学生的生活能力松绑,让学生走出教室,让生活走进学生,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,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,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掌握必备基本技能和知识,增强生活的主体意识,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。因为过分关注分数和知识,缩小了学生们的生活空间,切断了学生和生活和社会的联系。生活既是教育的源头,也是教育的目标。培养幸福的生活者,也是理想教育应该追求的。
陶行知曾说过:“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,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,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。” 这一周,对很多学生来说既有意思又充满挑战:实践基地除为学生准备了生活技能课外,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课程,需要学生去创新,去实践,去动手,在做中学,跟平时的语数外课程是截然不同的,所以他们会觉得一周的实践之旅特别有意思,对此充满期待。
在实践基地除了生活技能类课程外,还为学生提供了手工劳动类、科技劳动类、创意劳动类、拓展劳动类、职业规划类等劳动课程。
手工劳动类包括生活DIY、快乐布艺、塑编、风筝扎制、制皂工艺、衍纸艺术等,目的是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,扩大生活体验,在感受制作乐趣的同时,创意生活,感受生活之美。
科技劳动类包括多元智能中心、创意机器人、K*BOT、创客空间、3D打印、彩虹鸡尾酒、电子制作、磁悬浮陀螺、收音机制作、食尚酸奶、空气动力车等,目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的载体,学生能够运用智慧自主设计、搭建各种模型作品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想象能力、知识运用能力和构建能力。
创意劳动类包括创意巴克球、花样石膏、钟表制作、金工木工、服饰文化、电烙画、花式咖啡等,目的是在创意构建活动中,提高学生对智慧发现、创新创造的基础认知,提升空间想象能力,启发学生创新思维,让学生成为有创意的人。
拓展劳动类包括防震减灾、心理体验、真人CS、无线电测向、拓展训练、数学好玩、智慧骨牌等,目的是通过完成团队任务,让学学生会不断地向自己的体力、耐力和毅力发起挑战,在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,不断沟通、取长补短,相互信任、尊重和包容,从屡次失败、挫折中不断修正,最终走向成功。
职业规划类包括性格解析、职业规划、模拟驾驶、模拟金融、模拟法庭等,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职业类劳动,体验职业角色,了解职业相关知识、从业素质和技能要求,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我,对自我进行职业规划,提高对职业能力体系的基础认知,提升自我劳动素质。
这些课程有以下特点:一是针对性强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、学生素质发展实际和现实社会需求的实际。比如,模拟驾驶、手工工艺、家庭照明电路安装、创意模型等,作为现代公民应该了解这些技术设计、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,掌握一些现代生产、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;安全防护救护、烹饪、生活DIY、理财等作为现代公民生存的必备技能;气象观测、火箭降落伞、自控电路、电子制作、电镀工艺等针对培养科学精神、科学态度、科学方法和创新品质的需求。二是设计合理。每门课程设计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,既有背景介绍、学情分析、活动目标、活动过程,又有如何评价和反思,这些都是活动设计所必备的,而且重点突出了活动过程的组织设计,过程分步骤,每步骤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,既有活动要求,又有操作技术指导、注意事项;既有文字说明,又有图片展示,还有资料链接。三是可操作性强。每项活动设计不是停留在活动前的设想层面上,而是经过反复多次实践反思之后修改而成的产物,它不仅说明应该怎么做,还阐述为什么这么做,不仅说明操作方法,还介绍可能出现的问题,特别阐述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和重点突破的方法。
实践基地劳动课程时间安排采取集中使用的方式。初中学生集中寄宿制活动一周,累计达40个课时,完成20个模块;小学生集中寄宿制活动3天,累计达21个课时,完成12个模块。模块活动时间安排采取弹性使用,每个实践活动项目为1.5小时。生活劳动类课程贯彻始终。
学生活动实行走班制,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,学生自主选择课程,学生活动形式分为班级集中活动与研究小组活动。学生来到实践基地,重新进行组班,一般以30人为一个班,配备两名生活德育指导教师,以班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项目的实践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,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,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-4人。
实践基地课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整体性、多元化、过程性和激励性,从主题选择、设计制作、方式创新、结果呈现、自我提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评价,评价结果纳入学生中考综合素质测评。实践基地对学生的评价遵循过程性、正面性与多元化三个原则;评价要求包括学生的活动态度和习惯、能力和方法、研究结果、自我发展等方面。评价的表述采取分值与星级个性评价相结合,涉及到学生的课堂评价、课程阶段性评价、个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。学生在实践基地参与的所有课程以等级方式来呈现,在中考时,结合市教育局的中考指导意见,划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;对在生活劳动类课程中有突出表现的,将以星级评价。
事实上,劳动教育伴随着新课改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被削弱,劳动技术教育降位为四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部分,课时只占1/4。但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,并大力发展劳动教育。基地以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主要方式,以信息技术助推课程品质,将通用技术与劳动技术相融合,开发并实施了丰富的劳动课程,并配套相关制度,制定课程标准,培养专业教师,有丰富的场地、设备和专门的经费等作为大力实施劳动教育的有力保障,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每年潍坊市9个区100多所学校3.5万多名中小学生轮流来实践基地参加实践,在校寄宿一周,迄今已有40多万名中小学生在此实践成长,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98%以上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北京玉泉小学、育英学校、山大附中和香港、日本、韩国的学生也慕名到此实践体验。
实践基地的劳动教育的课程模式,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求知方法和路径,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尝试各种学习方式:调查、实验、操作、探究、设计、制作……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,积累和丰富经验,主动获取知识,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提升个体劳动意识。学生体验了许多的第一次:第一次离开父母,第一次炒菜做饭,第一次了解自己的性格,第一次组装机器人,第一次拓展训练……这些第一次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,新的学习领域,给了学生新的体验,新的感悟,新的成长!
2005年实践基地被中央文明办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妇联、中国科协六部委评为“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”。还先后被评为“全国优秀劳动技术教育基地”“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”等。2015年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获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。
时任国务委员、教育部部长周济、副部长王湛、陈小娅和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专程来我校调研指导,给予高度评价;为实践基地题词“我们快活,我们成长,我们成功,我们杰出”。(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主任 孙桂芳)